显然,未来中国企业要想在开拓海外资源方面继续有所斩获,必须学会规避各种经营风险,同时主动调整投资策略与战术。 目前,全球铁矿石资源储量丰富的国家和地区,除了澳大利亚、巴西之外,还有非洲、俄罗斯等地。在这些投资国对象的选择中,中国企业应避开资源集中型和********慢以及本土铁矿企业与政府关系十分紧密国家,而转身选择资金短缺且需求性强烈的国家和地区,以优化资源的来源。 不同企业的经营生态不一样,股权结构也不相同,对于外来投资企业的要求也各异,中国企业尤其要注意选择好目标和对象。由于目前三角管产业链基本被三巨头所控制,不仅如此,他们还在谋求更大的垄断,这使得大多数中小型和新兴矿业公司受到震动,纷纷采取行动,避免被吃掉。如果中国企业加大对中小矿山的投资力度,既能帮助这些企业释放产能,又能帮他们消除后顾之忧。尤其是对于那些急需产能扩张的国外中小矿山,中国企业更应加大投资力度。中国企业应重点选择那些可以深度合作的国外矿企,并且合作不仅满足于资源的间接性共同开发,而尽可能争取获得参与管理的权利,以使中国企业在参与铁矿石勘探开发的同时获得海外管理的经验,进而确保铁矿石的稳定供应。 中国企业更应构建战略联盟以延伸投资产业链。战略联盟作为组织创新、更作为独特的资源配置渠道,为企业实现内外资源的共享与优势相长提供了框架。有了这样的战略联盟,国内同行在对外投资铁矿石资源时一方面可以共享市场信息、技术信息,在获得原料成本价格优势的基础上,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,另一方面还能在与国外矿商合作基础之上巩固自身的市场战略地位。由于铁矿石矿山的投资与开发涉及铁路运输、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,所需相关投资巨大,战略联盟可以发挥资金集中和强大的优势,使中国企业的投资不仅着眼于对矿山,还能兼顾到与其相关的全产业链的资源合作,从而建立起与资源国利益共赢的长效机制。 层面,笔者以为,应设立专业部门,还可以考虑设立一个海外矿业风险投资基金,一并承担海外开发的资金风险,必要时政府可以为出海企业提供财务****。行业协会可以考虑与银行合作建立海外投资专项金融服务部门,运用专业评估机制和金融贷款机制的联合作用,减少企业海外投资的盲目性。随着更多的企业投资海外铁矿石,国内很可能出现铁矿石供给过剩的假象。政府应当抓住这个市场机遇建立铁矿石战略储备机制。 |